自由基(O+)
所謂「自由基(free radical)」,是指帶有不成對(奇數)電子的分子、原子或離子,由於電子在成雙成對的狀態下較穩定,所以,這些帶著奇數電子的分子很活潑,常會從其他分子處搶奪一個電子來穩定自身結構,這就是一種「氧化作用」。 至於被搶走電子的物質,可能因此變得不穩定,成了新的自由基,再去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,於是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在體內造成破壞;許多科學家認為,人體的老化和疾病,極可能就是由此開始,自由基就被視為罪魁禍首。 其實,人體內有成千上萬個自由基,但並非所有自由基都有害。有些免疫細胞就會釋放自由基,去殺死入侵的細菌、病毒;有些自由基會參與細胞內重要的代謝功能;又如一氧化氮(NO),它是人體自行產生的,具有許多功能(與心血管疾病、陽痿都有關),只是產生過量時也會有害,造成疾病。 自由基的害處 不過,大多數自由基是對人體有害的,例如氧自由基 (O2)、氫氧自由基 (OH)等,它們大都含有不穩定的氧分子,具有強烈氧化作用,會給組織細胞帶來氧化壓力,其主要危害包括:
一、破壞脂質自由基最容易破壞構成細胞膜的脂質,造成細胞膜損傷,影響其正常功能;同時,自由基常作用於低密度脂蛋白(LDL,即壞膽固醇),使其堆積在血管壁內,造成血管硬化。
二、破壞蛋白質人體內有些蛋白質會扮演酵素的角色,參與新陳代謝的反應,而自由基可能干擾這些蛋白質的作用,造成不正常的新陳代謝。
三、破壞基因自由基的氧化傷害,長期累積下來,可能破壞DNA,導致染色體結構或功能的突變,許多疾病如癌症,即是因此而來。 專家估計,80%~90%的疾病都與自由基有關,尤其是慢性病如癌症、腦中風、高血壓、血管硬化、糖尿病、關節炎、白內障、免疫功能失調、及皮膚老化等。
自由基的產生 自由基的來源主要有二,一是人體內自己產生,這可能是經生物合成,以應身體所需;也可能是新陳代謝的產物,例如,細胞內的粒腺體在產生能量時,會有氧化反應,導致自由基。 另外,環境污染、飲食不當等因素,如壓力、香菸、酒精、空氣飲水的汙染、農藥、除草劑、洗潔劑、殺蟲劑、陽光的紫外線、外界的輻射線,或是食用油炸、含化學添加物的食品,攝取過多脂肪、醣類,甚至過度運動,都會產生自由基。
如何減少自由基的危害 面對自由基的傷害,其實造物者早就設計了人體有自行修復的功能,同時也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系統,以對抗、預防自由基的危害。 人體內有數種自行製造的抗氧化物,是對抗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,它們可以在氧化反應產生時,即刻發揮作用,利用氧化還原,將過氧化物轉換為毒害較低或無害的物質。這些體內自行產生的抗氧化酉每,主要有:超氧化歧解酉每(SOD)、穀胱甘月太過氧化酉每(Glutathione peroxidase)、過氧化氫酉每(Catalase)。 不過,若想以口服方式補充這些抗氧化酉每,實際上並不可行,因為這些物質進入胃時,就會被胃酸破壞,失去效用。 此外,這些抗氧化物並無法獨力完成氧化還原作用,還需要某些礦物質,如銅、鋅、錳、鐵、硒的配合,才能發揮作用。但須注意,這些礦物質雖是人體必須的,需要量卻不高,若攝取過量反可能中毒,所以不可補充過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